鋼結構橋疲勞問題研究現(xiàn)狀
1867 年,德國的 A.沃勒利用在柏林建立的試驗站,對疲勞破壞進行了系統(tǒng)的研究,
并展示了用旋轉彎曲試驗獲得的車軸疲勞試驗結果,把疲勞與應力聯(lián)系起來,首先提出
疲勞極限的概念,并利用應力幅-壽命(S-N)曲線來描述疲勞行為。確定了循環(huán)應力是造
成疲勞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,從而奠定了金屬疲勞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。第二次世界大
戰(zhàn)中及戰(zhàn)后,通過對當時發(fā)生的許多疲勞破壞事故的調(diào)查分析,逐漸形成了現(xiàn)代的常規(guī)
疲勞強度設計。1945 年,美國的 Miner 提出了線性損傷積累理論。1953 年,美國的 A.K.
黑德提出了疲勞裂紋擴展理論。之后,計算帶裂紋零件的剩余壽命的具體應用,形成了
損傷容限設計。20 世紀 60 年代,可靠性理論開始在疲勞強度設計中應用。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75mm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8.64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9.02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7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8.9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8.41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5.5mm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9.06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7.06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5.7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7.664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6.932
|
安鋼
|
橋梁卷板
|
7.75
|
Q420QE
|
|
1500
|
1
|
26.8
|